仁美由來
民國82年於中台灣設立診所,秉持著”里仁為美 敦親睦鄰”的理念,真心關懷病人。由於院長具有中醫與西醫雙執照,又是學院派出身,所以仁美的宗旨是朝著中西醫結合為原則,衡量目前台灣的兩大醫學(即中醫與西醫),以病人的需要為依歸,選擇一種或搭配兩種醫學,給予病人最完美的醫療和正確的觀念!

我們在此不討論出生挑良辰吉時是否科學?但是治病挑時辰可不是標新立異哦!我們都知道一天當中有白晝與黑夜,因此人體各器官之間的調節,根據生理學專家的觀察也有日夜的變化,這就是時間醫學的主要內容。簡單的說,每個人體有其「生物時鐘」並藉此緣故來控制身體各部分的穩定,如果這種穩定性遭受破壞,人體便會生病,而時間治療學正是利用這種規律來矯正身體異常的情形,這種醫療觀念的好處是:一來可以減少所需要的藥量,二來尊重原有的平衡。

中醫的時間醫學觀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灣的天氣多雨而潮濕,大家都感覺到屋子裡頭濕答答的,棉被、衣服也是濕的,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,而出現一些擾人的症狀,像是精神不濟、整天昏昏欲睡、全身筋骨酸痛像似背負千斤重,甚至四肢、眼皮有浮腫的現象;而在門診中,可明顯發現腹瀉、嘔吐、胃口不好的病人大量增加,某些婦女的白帶量,更是比平常還要多得多,為什麼呢?
早在幾千年前,我們的老祖宗便已經發現:刮風、下雨、寒冷、炎熱、乾燥、潮濕,都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通的氣象現象,中國古代的醫家在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後,認為它們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,為此《黃帝內經》這本書便總結了古人的經驗,把氣候、天氣對人體的影響,具體貫穿到生理、病理、診斷、治療、預防等各個醫療層面,從而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醫學氣象理論。在正常情況下,刮風、下雨、寒冷、炎熱、乾燥、潮濕等,並不是致病因素,而是稱為「六氣」,是有利於萬物生長的條件,但是當六氣發生「太過」或「不及」時,「六氣」便變成「六淫」,又稱為「六邪」,例如夏天天氣太熱,或者天氣變化太過於急遽﹙如早晚溫差太大﹚,在這些情況下,它們將成為侵犯人體的致病因素,這「六邪」—中醫把它們稱為「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」。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古今中外,不乏一些奇奇怪怪的疾病,以下是一則睡人趣談,以分享讀者。
有一個病人染上這種昏睡的怪症,已經15個年頭了。以下是這個病人的自述: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「開最小的刀,求最好的效果」治療的新趨勢下,除手術、化療、放療外,搭配中藥、針灸、推拿、運動、復健等療法,可減輕乳癌併發症,將身心的不適,降至最低。
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佔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二位,雖然乳癌發生的真正機轉目前仍不明瞭,但臨床上顯示出卵巢荷爾蒙佔有極重要的地位,而一般咸信,乳癌的發生與遺傳、病毒感染、內分泌失調和免疫…等因素有關。至於乳癌的治療方式大致上有:外科手術治療、放射治療、內分泌治療、化學治療…等;雖然中醫療法並非是第一線的選擇,但中醫在乳癌治療過程中仍占有一席之地,因為中醫不僅可以提高病患自身的免疫能力,更可緩解外科手術、放射、化學治療所帶來的併發症,對於病患初期的康復,後期的復健,都有著極大的幫助,大幅提昇病患生活的品質及生命的延長。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朱砂的致命吸引力何在?
長久以來一直被小兒科醫界視為「問題藥材」的八寶散,衛生署月前才正式公布為合法藥物,最近又傳出幼兒服食後中毒事件。根據中醫界的說法,問題出在朱砂的加工研磨技術上。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別濫用中成藥
許多人以為中成藥副作用低,常吃有病治病、無病健身。事實上,這樣的說法並不是十分正確,其實藥無好壞之分,重要的是須要經過醫師診斷,適不適合您?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何利用中醫中藥來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對身體的傷害。
類風濕性關節炎,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和變態反應性疾病。凡是構成關節的各種組織,如滑膜、軟骨、韌帶、肌腱和其他相連的骨骼都有病變。中醫稱此病為「歷節風」、「骨痺」、「頑痺」等。在病因方面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風、濕、熱等邪氣侵入人體,流注經絡,使經脈凝滯、血流不暢,蘊於骨節之中。在臟腑方面,中醫認為骨為腎(非西醫所謂的腎臟)所主管,筋為肝(非西醫所謂的肝臟)所主管,腎虛則骨失所養,肝虛則不能濡養筋脈,當病邪纏綿不去,久則漸漸導致氣血不暢,使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更加複雜。從中、西醫發病的機制中,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:西醫所說的自體免疫和變態反應性改變對身體所產生的損害,與中醫的風、濕、熱等邪氣侵入經絡,犯腎侵骨損肝傷筋的解釋具有一致性。假如我們能瞭解病人目前的狀況與使用西藥的情形,更在中醫袪風、除濕、清熱的同時,又輔以培補肝腎和壯筋骨之品,當能更有效地消除身體不正常的免疫和變態反應。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古代中醫將具體的治療方法扼要的分為八法,即: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清、補、消。在此以「吐法」為例,介紹嘔吐也能治病、並論及古代醫家張子和之吐法及其臨床應用
張從正,字子和,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,在其著作《儒門事親》一書中指出:不要把古代醫家著作當成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和萬病皆宜的法則,並宜博采民間經驗,反覆實踐。子和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頗值得我們效法。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病人問:我因為某些原因,醫師將我的膽囊切掉了,到底膽汁有什麼功能?沒有膽囊會有什麼後遺症呢?
醫師答:當食物由口腔進入後,就展開了一連串的消化過程,經過口腔、食道、胃至小腸,在此,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,就與腸液、胰液及膽汁混合,於此完成消化過程,而消化後的產物則與多數維他命一同被吸收;在此一過程中,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進入膽管,再由膽管引入十二指腸,平常膽汁貯存於膽囊中,僅進食時,膽管在十二指腸的開口才會張開,當食物在口中時,開口的括約肌就鬆弛,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,膽囊收縮,膽汁得以流入十二指腸。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病人問:我家老公很愛慢跑,可是跑了幾個月後,有一天卻發現右腹股溝的位置突起一塊肉瘤,而且痛得要命,但是休息躺平卻又消失無蹤;我家的小寶老愛嚎啕大哭,每次總要哭紅了臉、哭得筋疲力竭才肯罷休,從此之後卻常常發現小寶的肚臍老是凸凸的,外科醫師說是「疝氣」,到底「疝氣」是什麼?要開刀嗎?
醫師答:中醫學早在《黃帝內經》就有關於「疝」的論述,而腹外疝就有多種不同名稱,如「疝氣」、「小腸氣」、「小腸氣痛」等;一般而言,凡腹部臟器經先天存在或後天形成的腹壁薄弱或缺損處向體表突出,即稱為腹外疝;其中以腹股溝疝最為常見,約佔總數90℅以上,股疝次之,約佔3.5~5℅,而臍疝(多見於嬰兒)及切口疝(多見於腹部手術後)約佔1~2℅。

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