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中醫的說法,約有十種原因會影響體質:

1. 遺傳

2. 環境與氣候

3. 飲食營養

4. 精神情志

5. 起居作息與性生活

6. 工作與運動

7. 疾病與意外傷害

8. 藥物

9. 年齡

10. 性別

   以上10種因素造成每個人體質的差異,進而影響每個人對疾病的抵抗力或易感性的不同。舉例來說,有些人非常不愛惜眼睛,躲在棉被裡用手電筒看武俠小說十幾年,也不會近視,但有些人在小學時已經戴著厚厚的近視眼鏡了。

又如陽盛體質的人喝冷飲、吹冷氣也不會感到不舒服,但陽虛質的人若這樣做,恐怕不一會兒就要胃痛、拉肚子,甚至感冒了。但也不是說陽盛的人就得天獨厚而不會生病,某些陽盛質的人若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,如辛辣油炸、補藥,或熱性水果(如荔枝、龍眼),很可能就會流鼻血、嘴破、長青春痘、失眠煩躁……等。

 因此中醫師主張要改善患者的體質,就是針對患者體質上的弱點,給予藥物、食療或特殊的體育鍛練法(如氣功、外丹功、太極拳等)來矯正其太過或不足之處,即達到中醫所說的「陰陽平衡」之意,是故中醫所強調的「養生」,就是利用體質的可變性,和影響體質形成的後天因素,來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。

 

兼具各種不同體質的判別方式

在臨床經驗中,常可以看到很多人的體質比較複雜,所導致的疾病也大不相同,可能同時兼具有好幾種體質,也就是「虛實夾雜」的情況,虛証、實証同時存在於一身的情形,臨床上很常見。

    中醫診病為什麼要分「虛」「實」呢?這跟用藥很有關係。若是虛証,就該給補藥;若是實証,就該祛邪或降火氣,誤服補藥反而會加重病情。但是臨床上,這時補藥該先用?後用?如果要同時用,比例要放多少?還需要配合別種藥物嗎?我們舉例一些虛實夾雜的狀況於下:

1)上實下虛

    上半身的喉嚨老是覺得乾燥疼痛,尤其熬夜或吃到辛辣的食物就會發作,理論上用藥該清熱瀉火或滋陰降火;但下半身的腸胃卻是動不動便腹瀉腹脹,吃冰或吃了生冷的東西更加嚴重,用藥上應使用健脾補氣或溫脾腸的藥物。

2)生理期前

    很多婦女在整個生理週期間,有很明顯的虛實夾雜的現象。如生理期前因為荷爾蒙的關係,出現實証,覺得口乾舌燥、便秘、長青春痘、嘴巴破、脾氣暴躁、失眠、怕熱、頭痛、喉嚨痛、流鼻涕等像感冒一樣的症狀,甚至因為經前水腫的關係,體重會突然增加1~2公斤。這些症狀會因生理期來潮後大為減輕,卻可能換了另一批症狀出現,如頭暈、怕冷、全身無力、下腹隱隱作痛、腰酸背痛、倦怠嗜睡、臉色蒼白等虛証。因此,生理期前多為實証,生理期後多為虛証。

    如果這種虛實夾雜的情形很明顯,那麼你該請教中醫師,經前經後的食療與藥膳該如何注意。

3)生理期後

    很多婦女生理期後會頭暈、四肢無力,想吃個四物湯燉排骨,吃完卻又口渴的不得了,甚至嘴巴破。那麼可以請中醫師幫忙修正一下四物湯的劑量,或者加一些其他的中藥變成加味的四物湯。如果你還嫌麻煩,也可以在四物湯裏,加幾片大白菜或山東大白菜一起燉煮,降低四物湯的燥熱性質,仍保有四物的補血效果。

如果是吃素的朋友,不想加排骨,也可以像煮中藥一樣,直接喝藥汁,或者加素雞、豆皮等一塊燉煮,味道會更可口喔!

事實上,很多虛症類型也常混合存在,如氣血兩虛,就可用八珍湯;氣血兩虛再加上陽虛,服用十全大補湯等。補藥若再細分,還可以依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不同而有專門的用藥,如同樣是虛証,補脾氣的藥物未必都能補心氣。而在食療方面,則有「吃什麼、補什麼」的說法,如吃肝補肝、吃腰子補腎、吃豬心補心等等。

 

作者:陳維苓 中西醫師     現任:仁美中醫診所院長      
院址:台中市文心路三段138-20號3樓   電話:04-23138067

更多訊息請參閱 仁美中醫部落格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renmei@kimo.com/        

※本文章內容智慧財產權,屬於陳維苓醫師,請整篇完整轉載。
※對於本文章內容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陳維苓醫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