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鼻竇炎傳統醫學稱為鼻淵、腦漏及腦滲、腦瀉、流涕、腦砂等。
【素問.氣厥論】的「膽移熱於腦則辛額鼻淵」和【素問.至真大要論】的「少陽之變甚則入肺,咳而鼻淵」,是我國文獻中對鼻竇炎最早的描述。

 慢性鼻竇炎

慢性鼻竇炎較急性為多見,其中多竇炎和全竇炎又較單發於一個鼻竇者為多見,單鼻竇炎中以上頷竇炎最多見。
慢性鼻竇炎多因急性鼻竇炎不能及時治療,或治療不當及反覆發作,而轉化為慢性的鼻竇炎。
◎臨床表現:
基本上類似於急性鼻竇炎的症狀,惟反覆發作不休,病久難癒,但沒有寒熱等急性症狀,急性發作時,其症狀與急性鼻竇炎很相似,不過其程度較第一次急性發作時輕些,病程(指急性發作期)也較為短些。
A、局部:
 1.分泌物特多:其質地較急性的粘稠,多呈黃綠色,黏液性或膿液性,但以膿液性為主。少數質稀薄呈青白色,牙源性上頷竇炎,則常有糞樣惡臭味。
 2.鼻阻塞:由於鼻黏膜腫脹和分泌物增加之故。
 3.嗅覺減退或消失。
 4.頭痛。
 5.其他:由於膿涕流入咽部和長期以口呼吸,常產生慢性咽炎的併發症,以及由此而來的多痰,清嗓子、異物感、乾澀、疼痛、作癢等。甚至兩耳有塞住的感覺、耳鳴、聽力減退。
B、全身症狀:
不如急性期的明顯。舌診、脈診,也無多大參考價值。較常見的為記憶力明顯衰退和思想不易集中。
◎病因病機
慢性鼻竇炎除了急性鼻竇炎繼續發展所致之外,大部分為正氣衰弱不能勝邪所致。除此之外,也應考慮到是否有上排牙齒疾病與上頷竇竇底的慢性病灶存在,或鼻竇外傷後的繼發感染,另外慢性鼻竇炎也常與支氣管發炎相伴出現。
◎辨證
 1.肺氣虛寒:鼻塞持續不通,在溫暖的環境裡暫時可以緩解。常感疲乏,怕冷畏風,大便稀薄,小便清白而多。舌薄苔,脈細弱。
 2.肝膽鬱熱:鼻涕稠厚渾濁,呈黃綠色。鼻黏膜可以是正常,或充血潮紅。局部竇區有鈍痛的感覺。大便容易秘結,神煩易怒,性情急躁,口渴多飲,脈弦,舌苔薄白或薄黃,舌質可呈紅色。
 3.脾虛內濕生痰:鼻塞為持續性,鼻涕量奇多,顏色則白多黃少,稠粘如漿糊狀,嗅覺遲鈍。檢查中、下鼻甲呈現肥大的情形,黏膜以淡白為多見,有時伴發息肉。全身症狀:可見四肢怠惰,乏力氣短,消化不良,大便稀薄。畏冷,平時容易感冒,面色不華。
 4.清陽不升:涕多不歛,通常伴隨嚴重的鼻塞,頭腦鈍痛,同時或可伴以頭腦昏沉,視物模糊,耳中憋氣,口中粘膩等。
附註:最好用耳鏡檢查是否得有中耳炎或耳膜內陷呈現負壓的情形。
◎內治
 1.肺氣虛寒者:常用溫肺止流丹、溫衛湯之類。常用藥:黨參、桂枝、細辛、甘草、荊芥、防風、桔梗等,必要時參酌蓽拔、蓽澄茄、甚至細辛之類。
附註:個人覺得以高麗參、粉光參、黃耆等補氣類的藥物,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效果較佳,只要病人沒有口乾舌燥、口臭、唇紅的現象,即使鼻涕是黃色粘稠,仍可以扶正固本的藥物為主,再配合辛涼的藥物達到治癒的目的。
 2.肝膽鬱熱者者:如丹梔消遙散、龍膽瀉肝湯、黃連解毒湯之類。如果連續用藥兩週仍未改善,則改採以扶正固本的藥物。
 3.脾虛內濕生痰:如六君子湯,也可用參苓白朮散合二陳湯、三子湯之類。常用藥: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、山藥、桔梗等。
 4.清陽不升:常用方有補中益氣湯、益氣聰明湯之類。常用藥:柴胡、升麻、葛根、黨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白芍、陳皮等。


◎ 面對鼻竇炎的治療本人的看法如下:
1.先選擇病人:
先評估那些病人可以輕易治療,那些病人需要先動手術(例如息肉太多),再內科治療。
2.明確告訴病人療程:
急性期約兩週左右,慢性期之急性發作須治療兩週,再加上三個月的調養,慢性期則以扶正固本為主。
3.急性鼻竇炎常合併急性中耳炎;慢性鼻竇炎常合併漿液性中耳炎、此外鼻竇炎常常伴隨著咳嗽(鼻涕倒流刺激咽喉氣管)、腸胃功能障礙(鼻涕倒流吞進肚子裡造成消化不良)、頭昏、頭痛(鼻塞或鼻竇負壓)…..等等症狀,臨證一定要抓住病源在鼻竇炎,並且集中火力加強治療病灶。
4.比較中、西醫治療急、慢性鼻竇炎的特色
  a.
一般西醫治療急性鼻竇炎大抵上勝過中醫,因為西醫的治療原則很明確,知道該使用那一種抗生素,以及其劑量和病程。而中醫這方面流傳的資訊比較少,以往的醫書都是以水藥來分析與治療,但在健保的給付制度下,如何掌握科學中藥的劑量與療效,就顯得相當重要,因此在這場研習會後,請大家不要放棄急性鼻竇炎的病人,並在此鄭重的呼籲同道,在治療這類的病人,一次應診如同西醫一樣請開三天的藥就好,如此才能觀察病人治療是否有效,處方是否需更換,劑量是否須調整,重新建立民眾的觀念,急性病如急性鼻竇也能用中醫治療。
  b.慢性鼻竇炎這類病人多數看遍中、西醫,有的甚至做過多次手術,如果仍無效的話,恐怕再用清熱解毒的藥效果也不會太好,因此臨床上只要病人熱證不是太明顯,理論上補虛的藥物服用數月,通常都能改善,甚至治療一些難纏的鼻竇炎,或是黴菌性鼻竇炎。

作者:陳維苓 中西醫師     現任:仁美中醫診所院長      
院址:台中市文心路三段138-20號3樓   電話:04-23138067

※本文章內容智慧財產權,屬於陳維苓醫師,請整篇完整轉載。
※對於本文章內容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陳維苓醫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