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「開最小的刀,求最好的效果」治療的新趨勢下,除手術、化療、放療外,搭配中藥、針灸、推拿、運動、復健等療法,可減輕乳癌併發症,將身心的不適,降至最低。
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佔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二位,雖然乳癌發生的真正機轉目前仍不明瞭,但臨床上顯示出卵巢荷爾蒙佔有極重要的地位,而一般咸信,乳癌的發生與遺傳、病毒感染、內分泌失調和免疫…等因素有關。至於乳癌的治療方式大致上有:外科手術治療、放射治療、內分泌治療、化學治療…等;雖然中醫療法並非是第一線的選擇,但中醫在乳癌治療過程中仍占有一席之地,因為中醫不僅可以提高病患自身的免疫能力,更可緩解外科手術、放射、化學治療所帶來的併發症,對於病患初期的康復,後期的復健,都有著極大的幫助,大幅提昇病患生活的品質及生命的延長。
現今治療乳癌的第一選擇仍以外科根除性手術為主,近年來乳癌的手術方式變化多端,由複雜的SUPER-RADICAL MASTECTOMY到講求美觀的PARTIAL MASTECTOMY不一而足,但其手術的選擇無非是想讓病患能得到較高的治癒機會,同時在這種破壞性手術中仍能獲致外觀美感的保持。雖是手術方式及各種輔助治療進步神速,但是在乳房切除術及腋下淋巴腺廓清術中,仍無法避免一些併發症的發生,如傷口發炎、皮瓣壞死、皮下積液、淋巴水腫、術後疼痛等,其中尤以淋巴水腫是最麻煩的併發症,一旦發生則不易消退,所以必須特別注意。
淋巴水腫造成的因素不外是腋下淋巴線廓清與手術後瘢痕壓迫,致使血液、淋巴液回流受阻;其發生的時間可從早期手術後上肢活動開始,也可晚至術後數年才發生,在發生的時間上並無一致性,但看個人體質及接受手術範圍的大小不一而論;至於患肢腫脹的大小程度亦是不同,從輕微的腫痛,到脹大至比平常大三、四倍都有可能,有的大到甚至需要接受外科手術切除。這類病患發病之初先是感到患側不時有脹痛感,其脹痛感很特別,就像是一條線般,由指端往上延伸;隨著時間增加,患肢逐漸的加粗,若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局部發炎。西醫在處置這類併發症上並無特別方法,一般上是給予抗生素、止痛劑,並囑咐患者抬高患肢,多運動,以減輕病症。中醫在這方面就有較多的選擇,除了中藥治療外,另外還有針灸、推拿、氣功…等療法可以配合運用,特以介紹如下:
中醫在治病上是講求辨證論治的,淋巴水腫在中醫辨證上可概略分成兩型
第一型:濕熱型;以肢體腫脹為主,膚色光滑發白。在濕熱型中又可分成兩類,一類是「濕重」型,其膚色發亮較甚,甚至感覺水溢膚上;另一類則是「熱重」型,於患肢可見到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現象。在治療上,這類病患可選用一些利水燥濕的中藥(如蒼朮、防己、茯苓、薏苡仁…等),亦可選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(如金銀花、連翹、黃柏…等)。
第二型:瘀滯型;肢體腫脹明顯,但皮膚堅硬,外表有時就像橘皮一般。在治療上,可選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(如川七、紅花、歸尾、赤芍…等)。
上述兩種類型,在臨床上大多是相互挾雜,並無非常明顯的區隔,是以臨床上醫師的治療方式大半是根據病患所顯現的症候加以判斷,統合整理而給予適當的處方。另外可配合針灸治療、選用肩、曲池、外關、內關…等穴位作針刺治療。亦可配合推拿治療,可採用摩按肩周法、按肩法、捏上臂法、搖肩法、推上臂三陽法、推前臂三陰法…等來加強療效。
還有些乳癌患者會合併使用放射療法或是化學療法,來強化治療,但是由於放射線的損傷或是化學藥物的毒性作用,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應,如胃腸道不適、骨髓抑制、免疫功能低下、皮膚灼傷…等;雖然西醫在處理這些併發症上有其功效,然而中醫藥亦能提供另一類的選擇。
首先談到放射、化學治療後所引起的噁心嘔吐、食慾不振等胃腸道不適反應,這在中醫是屬於胃氣上逆之證,可選用一些和胃降逆的中藥(如旋覆花、代赭石、橘皮、竹茹…等)。
其次是放射、化學治療後出現骨髓抑制的不良反應,其表現在中醫上都屬氣血虛弱、腎陽不足、肝腎陰虛…等證,一般是採用補氣養血、填精補髓之法;臨床上若見白血球減少者,可選用黃耆、黃精、雞血藤、枸杞子…等藥物;若是見到血小板減少者,則可選用當歸、大棗、升麻、女貞子…等藥物。
在針灸治療上,若屬消化道反應,則可選用胃俞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公孫…等穴道;若見血象下降,則可取用大椎、血海、足三里…等穴道。亦可配合按上腹法、上腹橫摩法、腹部斜摩法、按揉胃俞法…等推拿手法,來輔助上述的各種治法。
另外在放射治療後,有些患者會出現皮膚乾燥甚至灼傷等現象,中醫在這方面亦有不錯的療效,可使用像紫雲膏這類外用藥,不僅可以保護滋潤皮膚,更可治療放射療法所造成的灼傷。
此外,一些乳癌病患可能會有傷口久久不能癒合的現象,大多是因其有潛在性因素,如年齡過大、糖尿病、營養不良、引流管放置過久、傷口皮瓣壞死…等,這些因素在手術前即應注意到;這類患者在中醫上大多屬氣血虛弱型,當以補氣養血為主,可以選用如黃耆、黨參、當歸、炙甘草、丹參、兒茶…等藥物來治療;再積極一些,於手術前即可投予這類補養氣血的藥物,來提升病患的免疫力及體力,以使病患可以全程接受完整的治療,不致因體力虛耗或傷口久久不癒而無法完成或中斷療程。
在乳癌治療上最易被忽略的就是復健治療,不僅是病患本身,甚至連醫療人員也常發生,在此特別提醒大家注意。大約在開刀後引流管拔除後即可教導病患以下幾個復健運動:
(1)爬牆運動:面向牆壁,雙掌貼牆,兩手同時順著牆壁上抬,直到患側感覺不適即停止,每次約作20分鐘。
(2)鐘擺運動:彎腰手扶桌面或椅子,使患側自然下垂,肩關節作前後、左右、繞圈(順、逆時鐘)等擺動,幅度以不引起傷口疼痛為原則。
(3)擴肘運動:雙手指交叉,慢慢抬高至前額、頭頂乃至腦後,若於腦後仍不覺痛則可慢慢擴張雙肘,直到與肩齊平。
(4)梳頭動作在傷口不痛下,可以患側練習梳頭。
(5)握拳運動兩手同時握拳作等張肌肉收縮,每分鐘10下,連續約5分鐘,其力道大小亦以不引起傷口疼痛為度。
以上所有動作對於肩部關節活動以及預防上肢淋巴水腫都頗有功效,但謹記切勿用力過猛或是過於勞累,作這些運動是以輕鬆、愉快、不痛為原則,不求一次作多少時間,而是求其恆久性,一點一滴去累積,必能減少病患痛苦的程度,防範可能產生的併發症,使得外科治療的成效更高。
至於一般飲食上,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鹽分的攝取宜儘量控制,切不可過量,而一般手術後可以飲用一些枸杞參鬚茶來調理氣血,或是在放射療法時可飲用三汁飲(白梨汁、蘋果汁、少量鮮薑汁、適量水)來調理津液耗損等問題。
乳癌的治療模式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,逐漸趨向「開最小的刀,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」,各種治療的併發症或功能缺失是愈來愈少,若是能再加入中醫醫療的輔助療法及術前、術後的復健觀念,必可使病患身心的不適減到最低,俾使病患能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。
乳癌的治療絕不是開完刀就結束了,而所有的治療方式也絕不是一天、兩天即可完成的,病患必須有心理建設,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但絕對不是一條無助的道路,因為藉著各種醫療模式,各類醫療人員的幫助,必可助乳癌病患一臂之力。

 作者:陳維苓 中西醫師     現任:仁美中醫診所院長      
院址:台中市文心路三段138-20號3樓   電話:04-23138067

※本文章內容智慧財產權,屬於陳維苓醫師,請整篇完整轉載。
※對於本文章內容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陳維苓醫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