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天氣多雨而潮濕,大家都感覺到屋子裡頭濕答答的,棉被、衣服也是濕的,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,而出現一些擾人的症狀,像是精神不濟、整天昏昏欲睡、全身筋骨酸痛像似背負千斤重,甚至四肢、眼皮有浮腫的現象;而在門診中,可明顯發現腹瀉、嘔吐、胃口不好的病人大量增加,某些婦女的白帶量,更是比平常還要多得多,為什麼呢?
早在幾千年前,我們的老祖宗便已經發現:刮風、下雨、寒冷、炎熱、乾燥、潮濕,都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通的氣象現象,中國古代的醫家在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後,認為它們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,為此《黃帝內經》這本書便總結了古人的經驗,把氣候、天氣對人體的影響,具體貫穿到生理、病理、診斷、治療、預防等各個醫療層面,從而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醫學氣象理論。在正常情況下,刮風、下雨、寒冷、炎熱、乾燥、潮濕等,並不是致病因素,而是稱為「六氣」,是有利於萬物生長的條件,但是當六氣發生「太過」或「不及」時,「六氣」便變成「六淫」,又稱為「六邪」,例如夏天天氣太熱,或者天氣變化太過於急遽﹙如早晚溫差太大﹚,在這些情況下,它們將成為侵犯人體的致病因素,這「六邪」—中醫把它們稱為「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」。
最近常下雨,所以罹患「濕症」的病人特別多,因此我們以濕症為例,從中醫的觀點來探討醫學與氣象之間的關係。從濕邪的來源而言,可以分為「外濕」與「內濕」;「外濕」即是濕邪從外侵犯人體,如外傷霧露、久處濕地、淋雨涉水或汗出當風;「內濕」即是濕邪從內臟所生,多因過食生冷或飲酒過度所致;由此可知,濕邪最愛侵犯人體的肌膚、筋骨、肝、膽、腸胃,以及某部分的婦人病。
濕邪所產生的症狀,如果侵犯到肌膚、筋骨,就會讓我們覺得身體疲倦不堪,常拖著沈重的步伐,怎麼睡都睡不飽似的,頭昏昏的,酸痛的部位會有使不上力的感覺;又由於濕邪可伴隨不正常的水分滯留,因此有時可見到四肢水腫、手腳發脹或眼皮浮腫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眩暈的現象。如果濕邪侵犯到內臟,常會造成腸胃脹氣、食慾不振、大便稀軟、口臭、舌苔變厚、嘔吐、腹瀉、肝炎黃疸、婦女白帶過多、陰部搔癢等症。
中醫認為「濕為陰邪」,好傷人之陽氣,其性重濁粘滯,故多纏綿難愈;中醫的意思是「濕邪」會阻礙人的陽氣,讓人神不清氣不爽,而且這種病,若不治療,是可以拖很久而不太會自己痊癒的。門診中常見到很多病人,老是抱怨頭暈疲倦,可是跑遍各大醫院也做過很多檢查,卻都說沒病,這時若不是患了中醫所謂的「虛症」便是「濕症」,應該找中醫診斷治療。
有的病人是三餐拉肚子,一天腹瀉好幾次,怎麼吃都吃不胖,如此持續數年,但是大小腸的各種檢查也都正常;也有許多婦女,每當吃多了大白菜、山東白菜、白蘿蔔、葡萄柚、蕃茄或其他生冷冰品等,便會發覺白帶特別的多,這也是患了「濕症」;其實濕症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很多人罹患了濕症卻不自知呢?
很多讀者可能會問到,如果已經得了「濕症」該怎麼保健和預防病情加重呢?
假如是因為外濕的緣故﹙如陰雨天﹚,造成筋骨酸痛、疲倦、頭痛、頭昏的話,除了服用適當的中藥外,也建議病人適度的使用除濕機,做運動﹙但須至出汗的程度,並且馬上將汗擦乾﹚;如果是因為內濕的原因所造成的不適,則須嚴禁生冷冰品,此外一些燥濕健脾、化濕利水、行水消腫、通淋泄濁、導濕退黃﹙治療肝炎黃疸的一種方法﹚等中藥,對於病情是相當有幫助的。

作者:陳維苓 中西醫師     現任:仁美中醫診所院長      
院址:台中市文心路三段138-20號3樓   電話:04-23138067

※本文章內容智慧財產權,屬於陳維苓醫師,請整篇完整轉載。
※對於本文章內容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陳維苓醫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