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懂中醫的人,大概對「氣虛」都不陌生,氣虛就是身體處於製造能量不足的狀態,其表現有頭暈、容易疲勞、四肢無力、講話沒有力氣,甚至懶的說話,常上氣不接下氣,尤其是爬樓梯、運動時更為明顯。但是什麼叫做「陽虛」?可能很多人就沒聽過這種診斷名詞,其實就是台語俗稱的「冷底」。氣虛若不治療,可進一步導致陽虛,陽虛是身體能量更加不足的狀態;「陽」就是太陽、陽光,讀者可以想像寒冬之季,太陽不出來時是不是感覺會更冷?故其表現除了以上氣虛的症狀外,還加上明顯的怕冷,或身體其他局部病灶有冰冷的現象,例如胃部寒冷容易腹瀉、四肢冰冷、腰部涼涼的、膝蓋冷冷的、月經來時下腹部冰冷、頭部怕吹風等。 作者:陳維苓 中西醫師 現任:仁美中醫診所院長 ※本文章內容智慧財產權,屬於陳維苓醫師,請整篇完整轉載。
寒流來襲,溫度驟降,每個人都會覺得寒冷,這是正常的。所謂病態性的怕冷,是指比一般人對寒冷的反應更嚴重,例如有些人在冬夜腳底冰冷一整晚都無法入睡,那就太影響生活品質了。通常怕冷人也經常怕風,無風時也常覺得寒冷。怕冷的程度有輕有重,輕者增加衣物即可消失,它常是身體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,治療著重在改善身體機能低下的狀態。
如果平時怕冷又怕風,容易感冒受涼,身體較弱,易出虛汗,受冷則面色淡白,手腳常是冷的,稍微活動就氣短無力,冬日未到就穿起厚重的衣服,舌苔薄白,脈虛弱,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,治療可以選用十全大補湯、玉屏風散等服用一段時間,以增強體表的防禦功能。
年紀較大的人和個別年輕人也特別怕冷,以腰背部最為明顯,並易見腰酸腿痛或足跟痛,手腳涼甚或經痛、陽痿早洩、頻尿、夜尿多等,舌苔薄白、舌質淡,這是腎陽虛的表現,治療應溫補腎陽為主。但治療這種怕冷症狀不是短時間即能生效的,要比較耐心地好好調理。
有的人只出現手腳冰涼,而無其他全身症狀,這常與外界氣溫有關。得暖後即可好轉或消失。這是由於體虛,感受寒邪,使血脈轉行不暢所致,治療應養血散寒,例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等。總之,中醫師治療「陽虛」,會再仔細判斷部位和臟腑,提出最適合個人的治療模式。
院址:台中市文心路三段138-20號3樓 電話:04-23138067
※對於本文章內容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洽詢陳維苓醫師。
仁美由來
民國82年於中台灣設立診所,秉持著”里仁為美 敦親睦鄰”的理念,真心關懷病人。由於院長具有中醫與西醫雙執照,又是學院派出身,所以仁美的宗旨是朝著中西醫結合為原則,衡量目前台灣的兩大醫學(即中醫與西醫),以病人的需要為依歸,選擇一種或搭配兩種醫學,給予病人最完美的醫療和正確的觀念!
- Jan 05 Mon 2009 20:55
你怕冷嗎?談陽虛症候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